他們來自溫州 (2003年9月7日)
余省三
【明報專訊】內地資金炒幾轉後,港股氣氛愈來愈熾熱,二三線股禾雀亂飛,本地客再現金魚缸。中央送CEPA大禮,吸引內地資金來港炒作,江浙大戶數千萬元開倉入市,內地客買樓的消息不絕於耳……
「自由行」旅客未必真是身懷巨款來港炒樓炒股,但近月內地游資的確在港炒作。早前有大型華資證券行人士表示,近年新招攬回來的中大型客戶,差不多一半是內地客。所謂中型倉是指存入200萬至300萬元,而大型倉則指數千萬元的客戶,而中倉客多來自廣東,大倉客多來自上海。
內地資金跟「政策風」
跑上海灘的朋友都一定知道,上海的大戶多來自江浙一帶,其中尤以溫州人資金最豐厚,出手最豪。而溫州人生意大,資金運轉快,多少與當地龐大的民間融資渠道(或稱地下錢莊)有關。 去年上海樓市愈升愈有,「溫州大哥」往往在正式預售前,已在「內部認購」中「一袋袋現鈔」掃貨,待三幾個月之後公眾預售時,大哥們已穩賺一筆。而資金繃繃緊的發展商也樂得提早套現一筆。
事實上,今次來港炒作的內地資金與1997年不同。1997年瘋狂炒作,主要以紅籌、國企和其他中資駐港機構為主,炒家大戶為副。但經過金融風暴、粵海等相繼爆煲,紅籌國企損手爛腳後,今次炒作已由內地炒家和大戶主導。正如早前省三解釋,對內地大戶而言,資金早已透過中港地下匯款渠道自出自入。
國務院已宣布,明令調控高檔樓供應,控制貸款額。無疑上海高檔樓市將在未來半年降溫,這也可能使民間資金尋找新炒作機會。從來民間資金均順「政策風」炒作,早前中央支持上海,上海主力發展地產,資金便炒上海地產。今日「一國兩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七‧一」之後,中央政策全面支持香港。資金順風來港炒樓炒股也有可尋。
【明報專訊】據說,江浙地區縣級市的證券行一年交易額便超過百億,私人集資自組投資基金(私募委托理財)也非常盛行。江浙地區不單是盛產中小企業、鄉村企業、民企之地,其地下錢莊也非常龐大,難怪溫州大哥們的資金會如此深不見底。
地下錢莊是如何興起的呢﹖
六成企貸地下錢莊籌集 國有銀行仍行利率管制,全國統一利率,利率無彈性,自然不重視風險較高的中小企貸款,又要擔保、又要抵押,民企根本難以透過銀行融資。省三聽聞,當地企業的銀行貸款十分少,只約佔總資產兩成多,其餘約六成資金均由地下錢莊籌集。
另外,溫州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也造就地下錢莊的興起。
溫州由於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在民間形成百姓之間「標會」存貸的傳統。而溫州蒼南既是農田,又是漁村。從八十年代以來,莊稼收割賣出後,農村大量現金流向漁村,供漁民造船修船﹔到播種季節,漁村的資金又從沿海回流,供農民們播種與購買農具。這種農民與漁民的大規模資金流動,使蒼南民間形成融資機制。
漸漸一批中間人應運而生,職業地下錢莊便由此發展起來。據說,一個大的地下錢莊,一次可以向單一民企借出1000萬資金。
但當地的地下錢莊的總規模有多大呢﹖
要解答這問題,便先要從全國最大的參茸市場開始講起。
借參茸市場籌集資金 參茸原產地在東北,但全國最大的參茸市場卻在溫州蒼南靈溪,而且價格竟然比東北便宜。 其實,蒼南參茸市場是一個地下資本市場。
參茸是重量輕、價格高的產品,溫州人向東北人購入參茸後,在溫州以低於收購價10%至20%套現。這表面看來是虧本,但其實在建立長期業務關係後,東北人往往答應以一年一次結算或半年一次結算。溫州人把參茸迅速套現後,在半年時間內把這筆錢轉10至20轉,便能補償參茸買賣虧損之餘,還有豐厚盈利。
由於參茸售價低,結果全國參茸市場便自然在溫州而非東北。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參茸市場至少有10億至20億元規模,這還未計拆借產生的「乘數效應」。
錢莊的規模更不止於此,僵化的國有銀行更在浙江永康催生了一個每年交易額高達10億元的民間票據貼現市場。
若A公司以三個月數期向B公司入貨,那B公司便有一筆應收帳,一筆流動資金便壓死三個月。所謂票據貼現是指,B公司以這筆應收帳票據向銀行套現,票據也可自由買賣。
八十年代,美國的票據與銀行票據交易量等於整個股票市場,金額更佔貨幣市場60%。
銀行低效 催生私人貼現 不過,內地銀行欠缺效率,1997年前,浙江永康的票據貼現要到金華批核,批核到兌現便遲一天時間,一天時間等於失掉幾轉生意。於是當地人便做起貼現買賣,以高於銀行利息貼現。
貼現買賣一般以朋友與已建立信任的對手為主,發現假票可以退回上一手,損失共同承擔,現金送上門,利息在0.4厘到0.8厘之間,最高不超過0.6厘,最低不超過0.35厘,專業程度可見一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