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4, 2005

日本「歐夏蕾」新興「行動攤販」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傅婉禎

台灣近來興起的一股「行動咖啡屋」風潮,把休旅車改裝成內裝有可以烹煮咖啡的設備及吧台,把車開去各觀光景點,一停好就可以開門做生意,不需要店面而且行動力即高。不過,其實這個「行動咖啡屋」的始祖是來自日本,這點可能就很少人知道了吧!  

日本稱這種以休旅車改裝的移動式攤販為新興「歐夏蕾」(日文原文:おしゃれ)行動攤販(日文原文:ネオ屋台),之所以會被稱為是「新興」還有「歐夏蕾」主因是它們有3個共通點,那就是:  

1. 都會取很「歐夏蕾」的店名並將其「歐夏蕾」地裝飾在休旅車的車體上。  

2. 老闆或是店長都是20~30歲的年輕一代。  

3. 菜單除了是可以當午餐的民族風料理(像是亞洲風餐點、法式、和式、義式等等)之外,還有很多會以新鮮果汁或是甜點類當菜單,菜單可設計的幅度更廣。  

這種新興的「歐夏蕾」行動攤販跟以往的攤販營業時間是針對傍晚~深夜下班回家的上班族不同,新興行動攤販主要是以午餐時間出現在出租商業大樓較多的辦公區及商業區。而且主要瞄準的顧客則是中午飢腸轆轆的上班族及OL(Office Lady)們,相較於舊有攤販多是以腳踏車拉攤車的方式,新興的「歐夏蕾」行動攤販則是將休旅車經過內部改造後,使之能在車內調理食物,這樣的攤車就算是開進商業區裡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還會讓上班族們有創新並想嚐鮮的感覺。 

日本這種行動攤販最早也是像台灣一樣從「行動咖啡屋」開始,主要是由於很多經營這種行動攤販的人通常都是日本人所稱的「脫サラ」,也就是脫離上班族行列轉換工作跑道的人,其中有不少是因為興趣或是自己的願望而改行,但如果直接開店的話,相關的店舖契約金及裝潢費都過於龐大,所以就先以「車子」來當作店面開始販賣起。剛好又遇上日本因泡沫經濟崩壞並且長期景氣低迷,很多公司或企業都紛紛削減經費並裁撤員工餐廳,使得這些在高度商業區上班的上班族及OL們頓時成了「午餐難民」,在午餐上既不能花費太多錢及跑去遠一點的餐廳吃、又不想每天吃便利商店的便當,所以源自於「行動咖啡屋」的行動攤販就出現了很多以提供這些「午餐難民」好吃的午餐為目標開始湧入各大商業區。  

不過呢,台灣的攤販都是到處擺攤,不用申請什麼執照、也不用申請什麼擺攤的地區,警察來就跑或是被開個罰單付錢了事,但是日本的規定就不同了。在日本要以這種新興行動攤販的方式來販賣食物的話,規定是一定要先在有營業許可的餐廳或是廚房先生的東西煮熟,在休旅車改造的廚房裡只能進行加熱、分裝等動作。所使用的車子也不是只要改裝成你所需要的形式即可,還要去向日本陸運局申請8位數的特殊用途汽車車牌,此外,還要在預計營業用車會停放販賣的地點,向該地區的保健所申請營業許可,並且需取得食品衛生負責人的資格,才能在該地區販賣食物。而最重要的營業車輛的停放地點也是要經過申請,如果是在私人的土地上要先得到所有人的許可,如果是停放在道路上,則要跟轄區警察署提出申請。  

正因為停放的地點有規定,而在高度密集的商業區和辦公區又希望可以有美味又便宜的午餐可以吃,所以從2003年開始,有很多地方像是大手町的辦公街、東京國際FORUM等7個地方,開始有企業相中這個商機,開始規劃並撮合想活用土地的地主、大樓的管理委員會等訂立契約,成立「新興行動攤販村」(ネオ屋台村),讓有在該公司登錄的新興行動攤販們每日交替排班擺攤。不少上班族表示,這種「新興行動攤販村」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福利,不但菜色多可選擇,又不用跑到離公司太遠的地方,而且食物又是在自己面前裝好會覺得很有趣,因此現在每到中午用餐時間,就會看到很多穿西裝和套裝的男女在餐車前大排長龍的景象。  

前面所說的,除了中午正餐外,也有很多「新興行動攤販」是賣一些點心、麵包之類,像是在東京吉祥寺那邊就有兩位女生以「吉麵包」(日文:吉ぱん)為名賣到變成吉祥寺的名產。而最原始的「行動咖啡屋」--Motoya Expresso Express的店長伊藤素樹是從1996年在代官山車站開始,目前已發展成一年營業額1億5000萬日圓的大型加盟店式,成功的關鍵當然是連專家都推薦的好味道。除此之外,也有一家專賣好吃的布丁的「新興行動攤販」,布丁的美味再加上很難得才會遇上他的車子,甚至變成一種都市傳說。  

根據東京都食品監視課,申請在車內可調理加工的營業許可數已從1995年的605件,倍增到2003年的1251件。而其中光是以點心為販賣商品的就從19件爆增到116件。除了在一般辦公區、商業區的午餐時間外,像在代官山也是許多風格獨俱的「新興行動攤販」聚集地,更有些攤販會自行製作網頁註明每天會在哪裡出現,下次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看到這些「歐夏蕾」的行動攤販不妨也嚐嚐他們所做的好味道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