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03, 2005

港人所取 並非恩賜 (2004年3月21日)


余省三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傳媒把香港經濟復蘇全部歸功於CEPA,把中央的政策配合講成為香港經濟的支柱,彷彿政策配合純粹是單方面的「優惠」。當然香港沒有內地配合,增長將大不如前,但中國沒有香港,改革也一樣寸步難行。香港賺取的一分一毫都是靠努力得來,請不要把政策配合說成是「恩賜」﹗ 

由1993年至今,內地透過香港股市共籌集超過8000億元資金,為不少國營企業、省市紅籌提供了發展資金。當前內地金融改革正全速進行,成敗足以影響中國未來半世紀的國運。內地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財務及風險管理一塌糊塗,猶如財務黑洞,急需引入資金充實資本。香港作為資金自由進出的國際金融中心,自然成為內地銀行和保險公司吸引國際資金的平台。 

「自由行」只是打破歧視 今日內地一個個「金融黑洞」仍然不斷來港上市集資,當然不是因為「送大禮」、「益香港」,而是因為我們是中國唯一真正國際金融中心。試想一日,假如上海有能力完成這艱巨的任務,你估京官滬官還會「益」香港嗎﹖ 把「自由行」說成「優惠」,更是荒謬之至。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但一直以來只許港人北上消費「自由行」,卻不准內地同胞來港消費。環顧全球,有那一個國家會在本國之內,設下如此貿易保護主義防線﹖內地同胞可以去上海消費,可以去北京消費,可以去重慶消費,但卻不能來港消費,這是「一國」的道義嗎﹖還是對香港的歧視﹖ 

香港實行的「一國兩制」,前無古人,情特殊﹔但要解決這「一國兩制」的小問題,卻非香港能力範圍之內,關鍵在內地的配合。要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又豈能只靠香港一方呢﹖當然內地官大老爺不理特區,我們也無可奈何,甚至官大老爺要「鍊」死香港也易如反掌。但在「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內地根本有道義責任協調種種歧視特區的政策。 互惠互利 怎算恩賜﹖ 

而且,這根本是互惠互利之舉。我們要清楚,同胞來港不是要「救濟」香港,也非要「挺港」,遊客來港消費是因為我們價廉物美,服務一流,同胞感到物超所值。每一宗交易皆是互惠互利,我們賺取的一分一毫,也是有血有汗,絕非官大老爺恩賜的「狗餅」。 

國際游資 香港復蘇真相

【明報專訊】客觀而言,把內地政策配合講成為香港經濟的支柱,是十分片面及危險的誤解。香港是細小的開放型經濟,政府透過增加公共開支刺激經濟,猶如杯水車薪,實際效用極細。香港經濟的浮沉,其實完全由國際資金流入流出主宰,過往外圍經濟幾乎專指美國,今日則主要看美國及內地經濟。 

格老打本你投資 內地經濟火紅紅,人民幣升值壓力日升,香港作為中國國際窗口,擁有大量人民幣資產的國企股,自然成為吸引外資的磁石。另一方面,國際游資四溢,尋找投資投機機會,背後的根本動力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皆維持歷史性低息,以及美元大幅下挫。 

近年的低息環境,不少投資者借美元,投資英國、澳洲等地的地產、債券、股票,不單收息兼賺升值,美元下跌更使整體借貸成本由正變負,有如格老打本你投資。這股國際游資前年第三季已開始流入國企股,到去年初更開始低位大手買入香港優質寫字樓及豪宅收租物業。到去年內地協調「自由行」,降低中港資金流阻礙,並由讓中銀牽頭試辦人民幣業務,便吸引巨額資金流入香港(圖)。 

金管局銀行結餘反映的游資流入,省三估計,去年第四季流入香港的資金應該包括大量隨「自由行」非法來港的資金。 

內地負利率 游資四溢 事實上,去年第四季內地通脹大升,通脹率從9月開始急升,到今年1月,通脹已達3.2%。目前內地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98厘,減去20%利息所得稅,以及通脹後,實質利率為負1.616厘(即1.98厘×0.8-3.2厘)。 

中國已進入「負利率時代」,按目前11萬億銀行存款計算,每年將約有200億元存款悄悄縮水。同胞們的銀行存款不斷縮水,要保值便要尋找更高回報的工具。中國人投資投機,股票和地產均是自然之選。事實上,內地A股、香港國企股和恒指均於去年同時爆升(圖 - http://premium.mingpao.com/protected/Image/20040321/21lwz.gif)。 

近月美元反彈,美國屢傳加息,國際游資流入放緩,港股即應聲回落。這微妙的調整反映香港對國際游資去留的敏感。雖然內地通脹惡化,仍將有利香港樓市股市,但一旦國際游資一窩蜂離港,到時香港將打回原形。 

香港經濟極受樓市股市影響,假如我們背靠祖國之餘又只懂北望神州,忽略了港人賴以成功的國際視野,只懂片面樂觀,一味依賴政策,沒有未雨綢繆,最終只會損手爛腳。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