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角度看戰爭》(2003/03/23)
改造伊拉克 美國最受惠(2003/03/23)
余省三
【明報專訊】美國揮軍入侵伊拉克,市場很少人懷疑美國能否取勝,問題只是要多久才能控制伊拉克。市場下一個焦點將放在戰後管理與巨額重建費用之上。省三大膽估計,一個新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將使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更上一層樓。
當年救歐洲 美政經獲利二次大戰後的歐洲滿目瘡痍,工業基礎幾乎完全被破壞,更不幸的是1946年底,歐洲遭逢百年罕見的嚴冬及嚴重的洪水氾濫。戰勝國英國的經濟也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若沒有糧食和經濟援助,歐洲會出現嚴重飢荒,最終甚至落入共產主義陣營。
馬歇爾計劃 助人自救
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1941-1945)的軍事直接成本,達國民生產值的130%,可見與軍隊有關的生產,佔經濟比重有多大。隨戰爭結束,美國經濟面對嚴重的失業和金融危機。美國人對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猶有餘悸,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馬歇爾便在這個背景下推出援歐重建的馬歇爾計劃。
美國在1948年至1952年間,「慷慨」地向歐洲提供了131億美元貸款,使陷於癱瘓的歐洲重新站起來,也使歐洲免陷入共產主義。馬歇爾計劃也解救了美國的經濟,並奠定美國政治、經濟和軍事「霸主」的地位。在馬歇爾計劃下,歐洲借貸國必須用貸款購買一定數量的美國貨,借貸國更需用部分貸款為美國生產戰略物資。
同時,借貸國必須撤銷關稅壁壘,並取消外匯管制,以利美國貨的傾銷。借貸國的財政和貿易出口計劃,亦必須得到美國的同意才可進行。歐洲重建正需大量物資,美國則要為退役軍人和戰時工業創造就業,馬歇爾計劃使美國農業、製造業、金融業、石油業也直受惠,也為美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利益提供答案。
未來兩年美國每年的財赤預計約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有論者憂慮美國將重陷八十年代的財政赤字危機。援伊年需200億美元據耶魯大學經濟系的研究報告估算,美國佔領伊拉克後10年的開支,可能超越1000億美元。
由外交關係委員會召集,包括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花旗集團副總裁、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前任財政部長等人的專家小組估算,美國在戰後數年,每年可能需要提供約200億美元的援助。
錢還是在美國人口袋裏
大家要了解,所謂開支,並不是真金白銀地把銀子燒了,而未來的重建「援助」、「貸款」,也不是無條件的。首先,每年200億美元的「援助」,其實只不過是一筆「貸款」,是要還的。而這筆「貸款」亦會以美國公司和農業進口重建物資和糧食的形式輸入,將令美國國內的農業、製造業,其至金融業間接受惠。然後,伊拉克必須低價把油田長期租予同盟國石油公司,並只收取一個十分低的利潤分享比例,石油公司將大賺油元。
此外,今後美國將徹底打破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的控制,把油價保持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水平。油商將大賺油元美國付出的只是一筆將會回流的「援助」和一個要付息還本的「貸款」,「錢」由始至終都在美國人的口袋裏。
其實,不論戰後的貸款是200億美元還是更多,都不見得是一個問題。擁有全球第二大油庫,長遠計,「資產」雄厚的伊拉克,「還款」和「進口」的能力將是亳無疑問。
「馬歇爾計劃」後的50年,歷屆美國總統仍不時感觸良多地重提對歐洲的這筆「恩惠」。今次美國勢必將以更「慷慨」的「援助」,把伊拉克改造成完全符合美國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國家。
余省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