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2, 2005

日便利商店不再吸引年輕人?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傅婉禎

  講到便利商店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在台灣可是有增無減,再加上台灣前一陣子7-11所推出的Hello Kitty磁鐵收集活動,更是一舉將台灣的便利商店的熱潮推向了高點,但是當初由日本引進便利商店的人,可能沒有想到在創立便利商店文化的日本卻在便利商店誕生30年後起了異樣。

  這個異樣就是以往經常造訪便利商店的年齡層突然升高了,根據日本7-11表示,在1989年的時候,平均一家便利商店的一日來客數約為905人,而客層以20歲以下者佔65%,而50歲以上者則佔10%,便利商店可以說是年輕人的樂園,年輕人也養成就算不買東西也要去便利商店晃晃的習慣,一天不去便利商店就渾身不對勁者也大有人在。

  但在2004年再做調查時發現,雖然一日來客數增長為985人,但是20歲以下的人減少到41%,而50歲以上的則倍增至22%,如果再加上40幾歲的客層的話,中高年的客層約佔全體的4成左右,這種客層結構丕變的情況給便利商店帶來不少的衝擊。

至於談到其原因,7-11的公關部表示,他們不認為是年輕的客人減少,因為便利商店現在在開發商品的層次和知名度已是很高,客層應該只有拓寬的可能。但是日本逐漸嚴重的少子化,卻會讓來店的小朋友數減少,這點則是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得到。

  除了少子化讓小朋友客層減少之外,由於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讓每個人的錢包都打了24個結以上,要讓客人從錢包裡面掏錢出來買東西是難上加難,儘管便利商店賣的都是所謂的「日常必需品」也是一樣。像一位在東京澀谷的雜貨店上班的24歲女性就表示,她以前每天的晚餐都是靠著便利商店的兩個御飯團過活,但從1年前她就不再去便利商店解決晚餐,雖然她很愛便利商店的御飯團,但是家裡附近開設了營業到深夜的超市,超市裡晚上降價大拍賣的食物對她而言更為經濟實惠。

  而另一位大阪市立大學的受訪男學生也表示,他幾乎不太去便利商店,以他的情形一週打3、4天工,一個月賺7~10萬日圓(約台幣2.1~3萬元),但扣除房租3萬日圓(約台幣9000元),剩下的大半花在與朋友聚會及輕音樂社團上面,就算偶爾去便利商店,但也頂多花300日圓(約台幣90元),因為比便利商店更有趣的地方多的是,用不著一天到晚跑便利商店。

  日本第二大的便利商店Lawson也提前警戒「年輕人遠離便利商店」的情形,從今年5月開始就在東京的練馬區開設了生鮮食品全部100日圓(約台幣30元)的「STORE 100」一號店,並計畫在東京都內的住宅區開設8個店舖,客層據說目前6成是主婦,2成是50歲以上的男性,但是目標市場也囊括單身及學生等一個人獨居的年輕人階層,也看得出來便利商店除了一方面希望能增加新的、如主婦的客層,另一方面當然還是不會放走逐漸流失的年輕客層,並希望在事態還沒有很嚴重下力挽狂瀾。

  不過,比起便利商店如何因應年輕客層流失,更不得不去注意的是,年輕人行動的變化,因為最終的源頭還是因為年輕人行動的改變才會讓便利商店的客層結構產生變化。

根據日本某個研究所的調查,在日本20~35歲獨居的男女約700人之中,有近4成的人就算休假也不會出門,每天至少會對著電腦5個小時以上。此外,由於日本的不做正職的打零工人數增加,使得每個人可處分的所得減少,對於便利商店所賣的東西就會特別感到價格昂貴。再加上,日本的年輕人現在又個個握有「4P神器」即personal computer、play station、pager(即通信器材)及PET bottle,不吃飯只喝飲料也要繼續上網聊天,既然沒錢,當然也不會想去便利商店,反正在家不出門透過網路就可以知天下事,再加上網路郵購方便,想要什麼東西都能輕而易舉地在網路上購買,在年輕人從沒有便利商店不行到變成沒有網路不行時,便利商店的確變得汲汲可危了,該如何讓年輕人覺得便利商店的東西便宜及讓他們願意跨出家門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可能會是日本的便利商店以後重要的試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