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01, 2005

禁令背後的廣東賣油數據:一邊缺油一邊出口

2005年09月01日 10:46:26  來源:新京報

從9月1日起,全國將連續4個月原則上不再批准新的原油加工貿易合同;已批准並在海關備案的原油加工貿易合同,汽、柴油產品全部留在國內銷售,不再出口。8月24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調整成品油出口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做出了上述規定。

次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的“財稅[2005]133號”文件(簡稱“133號文件”)規定,從9月1日起至年底前暫停車用汽油、航空汽油和石腦油的出口退稅。

“五部委連續發文顯然與上半年國內成品油進出口形勢有關,文件中關於保證國內成品油供應和控製成品油出口的目的也很了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鄧鬱松認為,文件強調了時間區間“今年年底前”,這意味著文件是一個針對特殊形勢的短期性措施。

需提及的背景是,海關總署7月25日公佈的數據稱,今年前6個月全國共出口759萬噸成品油,同比增幅達48.6%,而同期進口量卻下降21.1%.油荒”初顯苗頭的7月,廣東成品油出口24.8萬噸,同比激增92.5%.而廣東省經貿委的統計稱,廣東當月成品油消耗量在157萬噸左右,月成品油出口量達到月耗油量的15.8%.隨後的8月,大規模“油荒”在廣東持續半個多月

成品油出口激增

“油荒”的苗頭,實際從7月開始暴露。

據海關總署7月25日公佈的數據,前6個月,中國總共出口759萬噸成品油,同比大幅增長48.6%,價值31.5億美元,同比增長96.9%,而同期進口量下降21.1%.

進口原油7449萬噸,增長5.5%,其中7月份當月進口1107萬噸,增長15.2%;進口成品油1812萬噸,下降20%,其中7月份當月進口242萬噸,下降12.8%.

業內人士介紹,在廣東“油荒”出現後,應相關部委的要求,海關總署對全國各口岸關於石油進出口統計數據進行了新的匯總。其最終數據成為五部委決策的重要依據。

記者從廣東海關獲得的《1至7月經廣東口岸進出口原油、成品油情況分析》顯示,1至7月經廣東各口岸出口成品油共計117.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9.2%;進口成品油974.3萬噸,下降19.1%.

其中,就在廣東“油荒”已經初現端倪的7月份,成品油出口量達到今年以來出口最高峰,共出口24.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達92.5%.

報告稱,今年1月成品油出口增幅高達141.5%.“從各月出口看,成品油出口除2月份外,其他月份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長。”

事實上,用於出口的還不只是成品油。1至7月經廣東口岸出口原油280.7萬噸,同比增長19.6%;出口均價324.6美元/噸,同比上漲39.6%.進口原油1389.7萬噸,增長11.3%;進口均價331.1美元/噸,漲幅為32.2%.

在廣東口岸出口的成品油中,車用汽油(即90、93、95、97號油)和航空汽油出口41.3萬噸,佔35.2%;航空煤油出口36.9萬噸,佔31.4%.

熟知煉油業的一位人士介紹,在原油提煉過程中,純度指數最高當屬航空煤油,向下依次是航空汽油、車用汽油、摩托車和拖拉機用油(低於90號)、燃料油(多用於發電廠、一般小型船舶、工廠等)。

“大買家”香港

 廣東海關的統計顯示,成品油的進口原產地和出口目的地均較集中。成品油主要出口到香港和越南,分別佔出口總量的34.5%和33.9%;成品油進口主要來自新加坡和韓國,分別佔進口總量的30.4%和20.9%。

眾所周知,香港成品油市場不像內地,其價格參準國際油價以市場化方式進行調節,而與其毗鄰的深圳施行的卻是政府發佈的零售中準價,兩地價差很大。

公開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至8月,國際油價上漲逾60%,但國內成品油價格經過6次調整漲幅僅22.5%.此前有媒體報道,在深圳出現了香港車輛過關來粵加油的現象。

今年8月“油荒”暴發初期,中石化方面曾表示,“港澳地區的車輛和船舶紛紛到廣東加油,形成資源外流,進一步加劇了廣東省供應緊張的態勢”。

反對者認為,持內地牌照的港澳車輛十分有限,對整個廣東地區油品供應構不成威脅。

不過,廣東海關的數據顯示,雖然過關來加油的“散客”不多,但“送油過關”成了廣東油源流失的重要渠道之一。

海關數據顯示,成品油出口主要集中在湛江和黃埔口岸,兩口岸佔出口總量的81.4%.原油出口主要集中在深圳口岸,佔出口總量的82.7%.

越南是排在香港之後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業內專家指出,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價格落差刺激了汽油和柴油走私的態勢。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越南和廣西之間即存在這樣的“地下通道”———即透過出口越南再曲線轉至香港。

在近日舉行的“廣東油氣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曾披露,在廣東海關還存在一定數量的以低質燃料油為名報關,實際上走私成品油的現象。

此次五部委發佈的《通知》,明確叫停了原油加工貿易和成品油出口。對中石化供應港澳、越南市場的航空煤油,具體數量需經發改委、商務部核定;其加工出的汽、柴油由中石化留在國內市場銷售,不再出口。

申銀萬國分析師黃美龍表示,目前我國出口成品油中近六成是透過原油加工貿易出口的。現在叫停騰出的產能無疑有利於加強國內成品油的供應。

不過,如果已批准並在海關備案的汽、柴油出口產品全部留在國內銷售,勢必引起一些合同糾紛。

對此《通知》規定,有長期外貿合同業務的企業如西太平洋公司、湛江東興石油企業公司,由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嚴控數量後可繼續執行合同。在國內需要時,其生產的油品由中石油、中石化回購國內銷售。

稅控措施出臺背後

“133號文件”規定,經國務院批准,自9月1日起暫停4個月車用汽油、航空汽油(稅則號為27101110)和石腦油(稅則號為27101120)的出口退稅(含增值稅和消費稅)政策。

“133號文件”正文內容僅103字,故並未涉及具體的操作細則。僅規定,具體執行時間按海關在《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上註明的出口日期為準。

廣東海關上述人士稱,原油全部以一般貿易形式出口,而成品油出口則以來料加工和保稅倉庫出口為主。其中,來料加工式的進出口貿易均不徵稅。統計顯示,1至7月,廣東以來料加工方式出口的成品油為85.3萬噸,同比增長53.5%. 如以一般貿易形式出口,則可享受退稅。據“133號文件”,叫停前的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可享受出口退稅稅率達11%.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在一次能源論壇上指出,國內交易和進出口貿易基本上採用單一的現貨交割,這將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的風險毫無保留地釋放到國內。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廣東原油出口顯現出隨著國際油價波動的跡象。據海關統計,1至7月經廣東口岸出口原油280.7萬噸,同比增長19.6%;價值9.1億美元,增長67.0%;出口價格324.6美元/噸,上漲39.6%;進口原油1389.7萬噸,增長11.3%;價值46.0億美元,增長47.1%;進口均價331.1美元/噸,上漲32.2%.

與此相關的另一組數據是,今年2月和5月廣東海關無原油出口記錄,4月份原油出口突然增到100萬噸,比上月增長11.4倍,當月原油進口下降達22.1%.而相對的4月份國際原油價格為292.35美元/噸,較上月漲30.7%。兩者存在的價差為原油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出口增幅拉大,進口增幅減小,背後顯然是高油價的驅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鄧鬱松指出。

另據廣東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該省透過保稅倉出境的成品油28.9萬噸,增長34.8%,佔24.6%,主要供應給外國籍船舶、飛機。

據國際通行保稅制度,進境存入保稅倉庫的貨物,存儲期內可暫時免納進口稅款;從保稅區運往境外的貨物(包括石油),則免領出口許可證,免征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

換而言之,曾有近30萬噸的成品油儲存在保稅區內,卻與廣東擦肩而過,轉而出口。來自廣東省經貿委的統計顯示,廣東1至7月平均每月消耗成品油157萬噸。

廣東的政策期待

“油價和石油儲備等問題可以借著油荒的機會促進一下。”8月26日,中石化廣東分公司一位人士在“廣東油氣發展高峰論壇”上說。

這次論壇較為神秘,主辦單位廣東省石油學會更希望其僅是內部交流會,所以並未約請媒體到場。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廣東方面的高層都悉數出席。而推動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和促進廣東加入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成為論壇的重要議題。

“廣東的石油供應體系很脆弱。”廣東省石油學會秘書長溫鎮傑告訴記者。

來自廣東省經貿委的數據稱,今年1至7月,廣東成品油消耗1100萬噸,本省不自產原油,其2/3油品依賴於省外調入。

今年8月,由於受颱風影響,外省調運受阻,部分煉油廠停工也導致其餘1/3的供量未能保證,加之當地石油巨頭大量出口,廣東不可避免地陷入彈盡糧絕之境地。

“我們也希望提高庫存,與當地政府搞好關係,但近來中石化為了控制資金佔用成本,不允許這樣做。”中石化廣東分公司一位人士說。

溫鎮傑認為,此次油荒證明瞭廣東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必要性。而廣東省政府已於近期擬定了一個申請報告,力圖加入第二批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名單。廣東省經貿委新聞辦一位負責人證實,此報告由省經貿委制定並已呈交省政府,正在報請階段。

“賣油者”說

8月19日,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巡視員李揚透過媒體聲明,廣東等地成品油供應偏緊是自然災害、國際油價上揚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從8月16日開始,中石油、中石化向廣東市場的日投放量達到8萬至9萬噸,大大超過廣東不足6萬噸的日用油量。

不過,此後關於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以缺油為名“逼宮發改委”的說法仍然存在。

“企業要盈利。”中石油發言人表示,大規模的油品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挂,給煉油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導致原油進口出現缺口。

中石化、中石油佔了廣東成品油市場85%以上的份額,而中石化一家獨佔該省年銷售量的60%左右。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廣東大量原油加工貿易和成品油出口基本出自兩者之手。

中石化廣東分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表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國家有關部門採取了成品油價格調控政策,導致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挂,國內煉油行業出現全面虧損。

據國家統計局頌的數據,石油加工業全行業1至6月凈虧損41.9億元,全國的汽油產量自6月份以來開始下降,7月份的產量由於煉廠開工率下降再次劇減。

而就在廣東油品最為緊張的8月13日,由發改委、商務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召集的政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石油中石化方面反復呼籲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正是這次會議的議題之一。

一位不願具名的能源專家表示,國家扶持四大石油巨頭擁有完整產業鏈,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內部消化部分環節的虧損,保障油品的正常供應。但片面貪圖盈利有辱使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鄧鬱松則稱,此次五部委發佈的文件,表現出在石油業,國家正努力將市場作用與政府調節、監管的職能有效結合起來,更進一步促進長效機制的健全,保障油品長期穩定的供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