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直銷電腦不敗之謎
2005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不少充滿創意的公司,最初都是在車房或大學宿舍內創辦起來。好像剛被《財富》雜誌選為全美最受讚賞公司的Dell(戴爾電腦),也是源於創辦人Michael Dell(米高戴爾)在大學宿舍內的「砌機」生意。
Dell以直銷模式聞名,並成為世界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兼以8.8%的邊際利潤率令同業既羨且妒。但鮮有傳媒能真正解開Dell的不敗之謎,本文嘗試剖析它在生產、物流和人力資源管理上的獨到之處。
廠房設40大門 方便櫃車上落貨
高效率的生產和物流,多少關乎廠房設計。進入Dell的廈門廠房後,即發覺廠房有兩邊各有約20扇倉門。細看之下,更發覺這些倉門和貨櫃的倉門一樣大小,可以讓整個貨櫃(車)直接泊過來,方便進貨出貨﹗
「我們叫這些貨櫃做『流動倉庫』。」戴爾(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客戶中心總經理李元鈞表示,一邊的倉門是全部用於入貨,而另一邊的則是全部用於出貨。此外,廠房內裝配員所站立的軟墊,也是由美國進口的高價貨,其作用是令裝配員雙腳沒有那麼疲勞。
李元鈞說,客戶通過互聯網或電話下單後,電腦會先將訂單集合,每隔大約1.5小時,就會向中轉倉庫(離開廠房約20分鐘車程)發出進貨指令,後者即會以貨車將那些訂單所需的零組件送來。(見圖)
當零組件運抵廠房後,員工會先按每部電腦的訂單執齊那一套零件,放在一個箱內,然後再交由其他裝配員逐件零件裝嵌、安裝軟件、進行測試等。最後,就是包裝以及按付運地區分流、集合貨品出貨。
李元鈞強調,各種零組件雖然由不同的供應商生產,但都會存放在廠房附近的中轉倉庫內(該中轉倉庫由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擁有)。這樣,幾十個供應商就毋須各自設立倉庫。
實現零件零庫存
由於Dell和供應商有協議,當零組件存放在中轉倉庫時,仍算是供應商的﹔只有運到Dell的廠房後,才算是被Dell購入。所以理論上,Dell的廠房已經實現了零組件的零庫存﹗現時,Dell的廈門廠房每天約運作16小時。換言之,它每天都向中轉倉庫發出約10次進貨指令。
據李元鈞稱,何時向中轉倉庫補貨,是供應商的責任,但廠房和中轉倉庫的電腦系統亦已駁通,可以看到每個供應商在中轉倉庫內的存量。若真有需要,亦可提醒個別供應商向中轉倉庫補貨。
直銷模式 7日交貨 價格較低
一般來說,裝嵌過程實際只需數分鐘,連同安裝軟件和測試等,則需2至4小時。若4小時尚未完成這些工序,「Line長」則會看到一些訊號。再連同4至5小時的按付運地區分流、集合貨品等。一部電腦由顧客下單至出貨,也只需8至10小時。
李元鈞表示,按照傳統的銷售模式,一部個人電腦由生產到付運給消費者,整個過程平均約為30日。但Dell的直銷模式則將中間人省略了,實行按需生產,將整個過程縮短至平均約7日。
「對於每周降價0.5%至0.9%的零組件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不用把客戶鎖在30天前的價格,客戶可以較貼近當時的硬件價格(約7日前)買到電腦,兼採用較新的配件。」他強調說。
雖然Dell的廠房已是零庫存,但在此之上,還有兩個層次的供應鏈管理。第一,是地區性的供應鏈管理團隊,他們負責估計未來3個月的零組件需求,每周都更新一次。第二,是全球性的供應鏈管理團隊,他們負責預測Dell明年的產量,以提醒供應商預先準備。
現時,Dell在全球共有6家廠房,其運作方式都非常相近,並多數貼近市場生產。例如,美國市場的訂單,就由美國境內的2家廠房生產﹔歐洲市場由愛爾蘭廠房生產﹔南美市場由巴西廠房負責﹔中國大陸、香港和日本則由廈門廠房負責。
曾經參觀Dell的美國廠房的香港電腦業人士透露,廠房的管理層向他表示,將廠房設在美國並非因為愛國,而是因為計算過物流成本後,美國的訂單還是在美國生產較划算,Dell的生產效率之高,可想而知。
專心研究加快裝嵌
對於有些人批評,Dell只懂生產,而不做研發,戴爾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棠有一番辯解。他表示﹕「Dell做很多研發,只不過,我們的研發是放在我們的強項──業務流程改進方面而已。」
「例如,我們在機箱上研究很多,研究怎樣的機箱設計可以令裝嵌快一些、方便一些,散熱好一些。這樣才是value to customers,而非設計處理器。」
李元鈞則進一步解釋﹕「舉例說,以我們現時的產量,絕對可以成立一個生產處理器的部門或子公司,然後自己供貨給自己。但這樣生產的處理器即使質素OK,也不會是最有競爭力的。所以,我們寧願將研究重點放在流程改進上。」
兩人的說話,令記者想起了PowerPC處理器在個人電腦市場的失敗收場。PowerPC處理器最初是由IBM、Motorola和Apple在約十年前共同研發出來,期望在個人電腦市場上大有作為。但早前Apple已宣布,兩年內全面改用Intel的處理器。
Dell很重視製造自然競爭。無論是在廠房還是在其他部門,壁報上也貼滿什麼「服務之星」、「培訓精英獎」等獎項,或得獎者的照片。據悉,得獎者可獲小禮品或現金獎勵。
員工食堂也引入競爭
至於取得突出成果的業務流程改進小組,更可以參加全球業務改進大會,受到創辦人Michael Dell親自表揚。Dell還有一隊環球業務流程改進團隊,不單改進公司內流程,甚至還培訓供應商。
即使是廈門廠房的員工食堂,也刻意引入2家中餐營辦商和1家西餐營辦商,一方面給員工多些選擇,一方面則是製造市場競爭。
Dell的員工可以自由選擇喜愛的飯菜。用餐費通過職員證上的晶片支付。如果某一營辦商的飯菜質次價高,或者菜式千篇一律,員工就會光顧其他營辦商。因此營辦商必須針對員工的喜好,提高飯菜品質。「對於飯堂營辦商,我們也讓它們處於相互競爭的氣氛之下。」李元鈞笑說。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